要選出眼下有前景還有“錢景”的行業,氫能一定排得上號。
據中國氫能聯盟預計,2020年至2025年間,中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1萬億元。今年以來,資本持續涌入氫能行業。川財證券分析稱,我國氫能領域已完成35起投融資事件,總金額超過63億元。
在萬億氫能“長坡”上,三重“厚雪”被資本視為關鍵標準。它們分別對應著:
憑借技術筑牢成長基石、通過技術增強產品創新、利用技術推動應用落地。
11月30日,專注氫能及燃料電池的未勢能源宣布完成B輪融資,由中建材新材料基金領投,國投招商及立本能源跟投,融資金額達到5.55億元。
從未勢能源身上,不難找到它鋪出的三重“厚雪”。
氫能是知識密集型行業,需要用硬核的技術實力筑牢成長基石。這是因為我國氫能起步相對較晚,在核心技術上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差距。
于是,技術成為資本在氫能“長坡”上看重的第一重“厚雪”,而未勢能源在技術上足夠出色。
首先,未勢能源的母公司長城控股實力不俗,同時子公司上燃動力技術沉淀深厚。其次,未勢能源本身也持續在技術創新上往前突破,筑牢成長基石。
當然,企業本身是要面向市場的,技術最終要需要凝結在產品上。氫能企業需把技術當做加強產品創新的引擎,持續突破產業發展壁壘,這是氫能“長坡”上的第二重“厚雪”。
產品創新的關鍵在于,要在多個場景和關鍵零部件上實現綜合性能的全面突破。
比如,未勢能源200kW級的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能夠應用在氫能燃料重卡、中卡、客車等多個場景上,PCU功能集成度達到9合1,整機效率從71%提升到88%。
科技企業不是純粹的研究機構,要想持續發展,還需要把技術應用到各個領域,推進商業化,這是氫能“長坡”上的第三重“厚雪”。
如今來看,未勢能源重點布局了乘用車、重卡、客車、軌道車輛、船舶、熱電聯供六大應用領域。2021年8月,未勢能源聯合東風、大運、福田打造的“百輛氫能重卡”示范項目投入雄安新區建設,推進氫燃料電池商用領域規;M程,給行業帶來了積極影響力與市場效益。
歸根結底,氫能市場大爆發的趨勢下,支撐企業能夠走下去的根本是技術。跟未勢能源一樣,把技術當做基石創造價值,才會在資本海洋乘風破浪。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一點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