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鈺婷 編輯:李新新
來源:IT桔子
在推動「雙碳」目標的背景下,新能源賽道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截至 2022 年 12 月 6 日,中國一級市場新能源行業共計發生 285 起投融資事件,融資總規模達到 1077.73 億元(統計不包含基石輪、IPO 上市及之后融資、新三板上市及之后融資,下同)。從融資數量及規模來看,中國新能源(600617)行業整體呈波動上升趨勢發展。
根據 IT 桔子數據,2006 年及以前,中國新能源行業獲投總量為 30 起,融資規模合計為 6.93 億元,數量及規模均較少。不過也是在 2006 年,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能源法》,為我國新能源的利用和發展提供了法律保證,之后更多優惠政策措施的落地吸引到多家投資機構開始投資新能源,因此自 2007 年起中國新能源領域一級市場投融資數量及規模開始上漲,到 2015 年行業年投融資事件達百起以上。
2016 年開始國內新能源領域投資活動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這一時期隨著需求確定性疊加結構、技術升級,整體新能源行業均呈現高景氣態勢,投融資金額及投資事件數量均呈波動遞增趨勢:
從融資交易事件來看,2016 年-2020 年年融資事件在一定區間內波動上升;2021 年開始,我國新能源行業投融資事件呈現直線上升,年均融資事件超過 250 起。
從融資金額規模來看,近年來國內新能源領域的融資金額總體呈現波動增長的趨勢,高峰期發生在 2022 年,共有 24 筆單筆 10 億元以上的大額事件發生,其中單筆融資最高達 182.94 億,行業投資熱情持續高漲。
根據 IT 桔子數據,從中國新能源行業單筆事件融資平均金額來看,2015 年及以前行業平均單筆融資額度較低,未超過 1 億元;2016-2018 年新能源行業單筆投資額在一定水平范圍內波動上升;2018 年后單筆平均融資金額邁向億元級別,且在 2022 年創下至今最高歷史記錄。2022 年單筆平均融資金額達 3.78 億元,與行業超大額融資有關——2022 年 10 月廣汽埃安獲得人保資本、南網能創、國調基金、深創投、中信金石、廣州產投集團等 182.94 億元的融資支持,拉高了整個行業的平均融資水平。
注:早期包括 Pre-A 輪、天使輪、種子輪,成長期包括 A 輪、B 輪、B+輪,中后期為 C 輪及以后
從中國新能源賽道歷年投融資事件輪次分布來看,行業投資集中在早期和成長型企業。早期投資數量在 2016 年之后占比總體呈現了下降的趨勢,2019 年-2022 年穩定在 20% 以下;成長型企業的投資歷年來一直占據較大份額,但近些年占比不斷降低,2020 年占比低至 30.3%,而后有所提升;而戰略投資和中后期投資有一定的增加的趨勢,2022 年二者合計占比超 40%。
根據 IT 桔子數據,中國新能源行業投資事件幣種分布中,人民幣投資占絕對性主導地位,事件占比高達 97.4%;美元投融資事件數量為 58 起,占比約為 2%;其余港元、歐元等融資事件較少,占比不足 0.5%。
江蘇地區是新能源領域融資最活躍的地區。2022 年總部位于江蘇的新能源公司融資事件占比為 23%,由此江蘇省的新能源行業投融資活躍度可見一斑;而廣東、浙江各占 18%、14%;上海占 13%,北京占 7%。其他地區的融資事件較少。
從城市來看,2022 年新能源領域融資最活躍的前 10 個城市分別是深圳、蘇州、杭州、廣州、上海、常州、武漢、無錫、北京、南京。
根據 IT 桔子,從歷年出手投資方的數量來看,從 2014 年之后,投資新能源的資方出現井噴的狀態。2015-2017 年,在新能源賽道出手的的機構數年均超過 200 家。2017-2019 年年出資方數量有所下降。在 2020 年開始出手資方數量呈直線上升,2022 年達到 611 家。
在今年投資出手新能源賽道的 611 家資方中,最活躍投資方是深創投、中科創星和同創偉業,三者在年內對企業服務的投資事件數量均達到了 9 起及以上。新能源領域出手最多的深創投在 2022 年投出了廣汽埃安、欣旺達(300207)EVB 兩只超級獨角獸;排名第二的中科創星則重點投資了中科富海、寶晟能源、星環聚能、仁爍光能、翌曦科技、領聲科技等新能源項目,覆蓋光伏、氫能源、鋰電池產業鏈等關鍵環節。
前海母基金、源碼資本、中金資本、招銀國際、順為資本、毅達資本、普華資本、英諾天使基金、紅杉種子基金等資本在年內出手也比較活躍。
新能源獨角獸解析
根據 IT 桔子數據,截止到 2022 年 12 月 6 日,國內新能源賽道共有 20 家公司在年內晉升為獨角獸企業,如下表所示:
在以上 20 家獨角獸公司中,新能源電池領域企業較為集中,其中有 9 家企業圍繞動力電池產業鏈進行研發生產,分別為萬向一二三(鋰電池)、欣旺達 EVB(電池模組)、衛藍新能源(固態鋰電池)、融通高科(正極)、杉杉鋰電(鋰電材料)、蕪湖佳納能源(三元)、坤天新能源(負極)、鴻基創能(膜電極)、厚生新能源(隔膜);廣汽埃安、嵐圖汽車、洛軻汽車、阿維塔科技則專注于智聯新能源汽車研發;海辰儲能、巨彎技研、德蘭明海專注于提供儲能產品研發;其余的公司主要分布在光伏、清潔能源等新能源各個細分領域中。
廣汽埃安:2022 年新能源最兇猛千億獨角獸
廣汽埃安成立于 2017 年,是廣汽集團(601238)孵化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主要車型包括 AION S、AION LX、AION V 等,2020 年及 2021 年銷量分別達 6 萬輛、12.02 萬輛。
早在 2015 年廣汽集團下屬廣汽乘用車就已經設立了新能源分公司來迎接未來汽車領域賽道切換帶來的改變。2017 年廣汽集團把這一新能源分公司剝離為獨立子公司,從此廣汽新能源正式誕生,這便是廣汽埃安的前身。
剛開始廣汽新能源只對廣汽傳祺的 GS4 和 GE3 這幾款基礎車型做了電動化改進,市場水花不大。真正吸引眼球的是該公司于 2019 年 4 月份發布的 AION S。半年之后,公司乘熱打鐵推出國產第一款 L3 級自動駕駛量產產品 AION LX。2020 年 11 月 20 日廣汽埃安在廣州車展上正式宣布品牌獨立,定位為高端智能電動車。至此廣汽埃安在中國新能源造車的歷史舞臺上正式嶄露頭角。
獨立之后,廣汽埃安還先后推出了新車型 AION V 和 AION Y。目前廣汽埃安已經形成了轎車、SUV 雙產品矩陣。其中,豪華智能超跑 SUV 有 AION LX,新一代智能 SUV 有 AION V,中高級智能轎車有 AION S,覆蓋不同需求的消費群體。
根據 IT 桔子數據,截至目前廣汽埃安已完成兩輪融資,總金額逾 200 億元,廣汽集團對廣汽埃安直接和間接合計持股比例從 93.45% 變更為 76.89%。
2022 年 10 月,廣汽埃安完成 183 億元 A 輪融資后,引進了 50 多名戰略投資者,當中既有產業協同投資者,還有在市場上有影響的專業投資機構,也可以看到國家及地方產業母基金的身影。根據測算,廣汽埃安投后估值 1032.39 億元,成為國內未上市新能源車企最高估值的企業。
欣旺達 EVB:2022 年總融資額近百億人民幣
欣旺達 EVB 成立于 2014 年,是一家汽車鋰離子電池生產商,致力于為新能源車企提供電動汽車電池解決方案,控股股東為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欣旺達 EVB 專注于電動汽車電池和儲能兩大業務場景,其中電動汽車電池業務提供電芯、模組、BMS、電池包和系統的整體設計及電池測試認證,儲能業務提供電芯產品。其中針對電動汽車電池場景,其 HEV 產品擁有先發優勢并已經和全國多數 HEV 車廠達成合作。欣旺達 EVB 以 HEV 技術積累為基礎,打造行業內首批批量生產 4C 快充產品——BEV 超快充;此外,旗下儲能業務作為第二增長曲線,已與頭部客戶建立合作,訂單增長強勁。
欣旺達 EVB 以 HEV 產品及 BEV 快充技術樹立了高端品牌形象,并與全球各大知名主機廠簽署合作協議。高速增長之下,欣旺達 EVB 已經成功闖入頭部車企電池供應商行列。目前,公司已與小鵬、雷諾、日產、吉利、東風、廣汽、上汽通用五菱等車企達成合作。
2021 年欣旺達 EVB 業績已實現超過 600% 的爆發式增長,未來預計仍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其核心管理團隊具有 20 年以上大型制造業上市公司運營管理經驗、核心研發團隊具有鋰電行業多年來的成功經驗。
以下是欣旺達 EVB 2022 年來的融資信息:
2022 年 8 月,欣旺達 EVB 完成了 60 億元的 A 輪融資,由美團戰投、源碼資本、博華資本、基石資本、深創投聯合領投,投前估值在 220-230 億元之間,成為年度新晉新能源獨角獸。
高景太陽能成立于 2019 年,總部位于珠海,由 30 年光伏行業經驗領軍人士創辦而成,主要開展大尺寸硅片及硅棒研發制造業務。該公司專注于高效大尺寸光伏硅片開發與制造,在大尺寸和薄片化領域掌握了眾多核心技術,旗下獨立開發的 N 型大尺寸硅片以低功耗,高產出和高效率著稱;而且在硅片切割上,110 微米厚的技術已經發展到了成熟的程度,處于同行業前列。
2022 年 8 月底,公司完成 25.15 億元 B 輪融資。華民投聯合中金資本,金石投資,海通開元,粵科金融,華登國際等名投機構參與此輪投資。據悉,由于此輪融資成功,高景太陽能原定 2023 年開工的 3 期 20GW 工程將在年內動工,助力加快 50GW 產能指標投產。
衛藍新能源:小米、華為哈勃、蔚來入股
衛藍新能源成立于 2016 年,是一家專注于混合固液電解質鋰離子電池與全固態鋰電池研發與生產、擁有系列核心專利與技術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衛藍新能源脫胎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身后站著「中國鋰電第一人」陳立泉院士,他同時也是寧德時代(300750)董事長曾毓群的導師。
作為中科院物理所在固態電池領域唯一的產業化平臺,衛藍新能源憑借頂尖科學家團隊 40 多年的技術研發累積,不斷引領固態鋰電池的研發與產業化發展。公司專注于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高功率、寬溫區和長壽命固態電池產品,曾經率先完成世界上第一輛固態鋰電樣車的研發工作。
公司現有北京房山,江蘇溧陽,浙江湖州和山東淄博 4 大生產基地。在技術研發上,公司先后申請了 400 多項國家專利,獲得了 100 多項授權,涵蓋了固態電池復合正極、固態電解質、隔膜以及負極等核心材料與技術。在產業化方面,公司先后與吉利、蔚來等頭部整車廠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和蔚來汽車合作研發的合固液電解質電池有望在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投入批量生產,該電池單次充電續航能力可達到 1000 公里。
IT 桔子數據顯示,截止目前,衛藍新能源共完成了八輪融資,老股東蔚來資本、IDG 資本、順為資本繼續加注。至此,衛藍新能源成為年度新晉企業服務獨角獸。
融通高科:獲得一汽、上汽、蔚來、晨道等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投資
融通高科是一家專注于新能源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發、生產、回收循環利用、銷售和服務的高科技企業,其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電力和 5G 通信儲能系統以及消費類電子領域,已與寧德時代、派能科技等鋰電廠家實現了緊密產業鏈配套。
創始人何中林早年在黃石起重機械總廠創業;看到智能 IC 卡表的崛起,何中林辭掉工作并創辦北京融通高科;之后于 2016 年殺入新能源賽道并返回家鄉湖北黃石成立湖北融通高科。資料顯示,湖北融通高科市場占有率由 2020 年的 3.6% 和 2021 年的 8%,上升至 2022 年第一季度的 11.1%,并斬獲比亞迪(002594)和寧德時代等頭部客戶。
根據 IT 桔子數據,公司成立至今已獲得 4 輪融資,身后不乏紅杉中國、金石投資、國投創合、晨道資本(寧德時代)、凱輝基金、湖北高投集團、廣汽集團、尚頎資本(上汽集團(600104))、泰康投資等機構,以及造車新勢力和龍頭電池廠商。
海辰儲能:兩年融資超 20 億元
海辰儲能成立于 2019 年,是福建省和廈門市雙重點建設項目,入選廈門市「三高」和市重點工業企業。公司專業從事鋰電池核心材料、磷酸鐵鋰儲能電池及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擁有研發人才超 800 人,技術知識產權布局超 1600 項,已通過知識產權管理、IATF16949 及 ISO9001 等體系認證。公司規劃三大基地,占地 2100 畝,投資總額約 300 億元,建設完成后年產能將超過 135GWh。
在產品研發方面,海辰儲能始終秉承著低成本、低碳化的研發戰略,深耕高能效、長壽命、高安全的儲能獨家技術,推出了首款 300Ah 電力儲能專用電池和大圓柱戶用儲能電池等創新產品,并于 2023 年第一季度開啟全球交付。
目前海辰儲能已完成了四輪融資,天使輪融資由鑫睿創投、中國寶安(000009)、朝希資本投資;A 輪融資由大公資本、前海眾創資本、邁為股份(300751)投資,老股東鑫睿創投持續加注;今年 1 月,完成了方略資本、博潤資本、盛新鋰能等投資的 A+輪融資;2022 年 10 月,海辰儲能宣布正式完成 B 輪融資,總募資金額達 20 億元。本輪融資由農銀國際領投,建信資本聯合領投,經緯創投、盛屯集團、峰和資本等多家投資機構參與投資。
現在投資新能源項目的邏輯是什么?
從 2022 年整體投融資市場情況來看,新能源領域收到了超 1000 億元的融資,對比 2021 年融資數量和融資總額都呈現一定程度的上升,與以往年份相比總融資金額也處于歷史高位。
今年國內新能源領域投資事件中,出手次數最多的機構是由產業背景、地方政府背景的投資人構成,而傳統的財務投資者占比有所降低,投資者結構有了一定程度的變化。與其他行業不同的是,新能源領域不僅只需要資金支持,產業鏈協同性、政策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從投資人角度看,現在投新能源項目的思路是什么?相關行業投資人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凡卓資本創始人兼 CEO 李晶:
第一,我們不斷強調產業投資中對資產價值的判斷標準更加復雜,同樣是新能源行業,雖然不同的細分賽道的投資邏輯大不相同,但產業投資追求多贏的核心思路更加強化。
第二,近年來各地方政府紛紛啟動了以資本和資源來吸引現代化生產力落地的新模式,地方國資圍繞當地戰略新興產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篩選招引標的?偨Y過往與無錫、濟南、泰州、珠海、天津、武漢等諸多地方政府、地方國資合作的經驗,我們發現,很多地方政府逐步建立起適合新能源產業項目成長的招商育商環境。
一方面招投方已經形成了懂產業、通政策、熟悉市場、擅長談判、精于資本運作的人才隊伍。對應新能源千產千面的復雜性特點可以提供專業對口、高效對接的招投聯動服務。另一方面國資領投之下能夠發揮資本更大的撬動力,帶動市場化資金、市場化要素進入新興的新能源細分領域,從而在地方區域市場中萌生出多層次的產業集群。未來新能源產業可以更加積極的找尋地方國資背景的投資機構,以投帶招,招投聯動進行產業布局。
順為資本副總裁齊天宇:
雙碳領域投資關注的重點,未來十年中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增量問題而不是存量問題。所以在未來十年,我們看產業、看投資應該重點看增量部分而不是一上來就對存量部分」動刀子」。中國目前碳減排重點是電力、工業和交通,這其中也蘊藏著大量產業和投資機會。就一級市場投資而言,電和交通是未來十年的核心賽道,光伏、儲能、氫能等領域在未來仍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伙人李竹:
能源一直是螺旋式上升的,事關能源就無小事,F在上市的這些新能源的公司,做風電的、光電的、儲能的等等,都是千億的公司。去年年底最新的公司市值排行,上升的都是做新能源的公司。未來 20 年,新能源會是最大的賽道。因為中國在先進制造上是非常強的,而綠電時代最核心的能就是先進制造。所以我們要把握住這次機會,提高競爭力。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IT桔子。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