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梅梅 來源:IT桔子
2022 年年末,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尤其是防疫政策的轉變讓人猝不及防。表面上來看,新冠的規;、常態化管控從此結束了;但實際上,人的內心卻還是被病毒的陰霾所籠罩。就像國內的經濟一樣,復蘇還需要一段時間。
回首這三年的抗疫之旅,雖然結局倉促、沒有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但是這三年的歷史不可改寫。我們以這不尋常的三年為期限,對中國的新經濟、一級市場做一個概括性的復盤,看看今年的行情是不是如圈子里的人所感受的那樣糟糕差勁呢?
數據不會說謊,對比更能反應出一些事實。
一級市場整體可流動的資金池情況如何
雖然,「募資寒冬」幾乎是近幾年每年必說的話題。但,對有能力的老牌頭部基金來說是沒有「募資寒冬」的,他們的資金儲備依然非常充足。
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2 年上半年,中國的股權投資募資金額為 7724.55 億人民幣,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10.3%;新募基金 2701 支,同比下降 7.2%。
總體上,每年早期投資基金、VC、PE 們募集的資金就達到了萬億元級別,所以在源頭上,一級市場的資金看起來是不缺的,問題在于機構們在各種壓力下將「口袋」攥得更緊了。
一級市場宏觀投資情緒:2022 美元基金更悲觀
整體上,2022 年中國新經濟私募股權投資交易事件數量有 5213 起,較 2021 年下降了 31%;新經濟股權投資總金額為 7446 億元,較去年下降了 48%。
近三年來,2021 年是中國應對新冠疫情最穩定、最有成效的一年,新經濟創投也表現得最為繁榮。到 2022 年,國內的防疫政策面臨極大的改變和轉折,一方面是病毒快速變異,感染情況不斷增多,認知不斷被刷新;另一方面,是民眾防疫三年、身心俱疲,各行各業景氣度低迷。
種種因素之下,今年成為近三年來投資行情最為冷淡的一年,數據直觀地說明了這一點。
區分人民幣、美元交易來看,2022 年人民幣交易事件、總金額較去年下降了 28%、31%,而美元交易事件、金額同比降幅卻分布達到了 53%、74%。很明顯地可觀察到,美元交易的跌幅更顯著,尤其是在投資金額上。
這也反映了今年美元基金對于中國新經濟風險投資的投資信心可能嚴重受挫,投出去的錢較往年也嚴重「縮水」。
與之相比的是,人民幣交易比較堅挺,或者可以說現在國內的新經濟投資行情是以人民幣為主導的,美元交易的存在感越來越弱了。
2022 獲得風險投資的中國創業公司總數多少?
IT 桔子數據顯示,2022 年共有 4698 家中國公司獲得了至少一筆公開可查的私募股權投資,較 2021 年減少了 26%。換言之,大體上今年國內創業公司獲得融資的概率比去年更小一些,難度和 2020 年基本相當。
平均下來,每家創業公司年度內能獲得 1.58 億元的融資,較去年也有所下降。平均額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今年公司獲得高額的 10 億元以上融資的數量較去年減少了一半。
不同層級的創業公司可以分別拿到多少級別的融資?
59% 的獲投公司是普通的「大多數」,他們在今年獲得一筆數百萬元或數千萬元的融資,而這些加起來僅占當年所有融資額的 9%。
以此類推,39% 的公司獲得 1-10 億元融資,他們拿走了年度融資大蛋糕里的 52%,他們是新經濟力量的「中流砥柱」。
最后,2% 的極少數公司分走了年度融資蛋糕里的另外一大塊,占比市場總融資的 30%;他們是清一色的「頭部」,得到眾多資本的熱捧,個個都有融資 10 億元以上的魄力。
不過,這個頭部的群體也有了大幅縮水——據統計,今年拿到 10 億元以上風投融資的公司有 110 家,較 2021、2020 年減少了 51%、34%。
其中,能拿到百億元資金的公司每年鳳毛麟角,今年也僅有 5 家(2021 年有 9 家),分別是螞蟻集團拆分的螞蟻消金、華融湘江銀行、廣汽埃安、奇瑞控股、豪華電動汽車品牌 BeyonCa 賓理。前兩家是金融企業,后 3 家都是汽車/電動汽車整車制造商,這種機會可遇而不可求。
2022 機構更謹慎地出手了嗎?
注:中國資方指總部設在中國的本土投資機構/公司,或者在中國有獨立投資品牌的跨國投資機構;國際資方包含全球化的風險投資機構、國外 CVC 公司主體等
2022 年,在中國的新經濟風險投資領域,一共有 5356 家機構出手,總體較去年下降了 13%。其中,今年出手的中國資方僅有 1654 家,較去年下降了 20%。
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出手 10 次以上的資方僅有 197 家,較 2021 年的 334 家減少了 41%。這說明,VC、PE、CVC 們都在更謹慎地出手了,他們對于投資的風險控制也會更嚴格。
從機構的出手次數分布可以看到,72% 的機構僅在 2022 年出手一次;出手次數在 2~4 次的有 19%,出手 5 次以上、不足 10 次和出手 10 次以上的機構比例分別是 5%、4%。
而從這些機構的出手總次數來看,4% 的機構占了 53% 的出手數,這 197 家機構是絕對的「頭部」,其中,最活躍的深創投、紅杉中國、高瓴創投等在 2022 年的國內投資事件均超過了 110 次,不過較去年也都下降了。
總體上看,頭部 VC 機構的投資節奏整體也有所放緩,但他們的投資規模、體量仍與其他梯隊機構也能拉開巨大差距。
2022 有多少家 FA 機構還能活躍著?
注:活躍指在當年度被至少成功輔導過一筆已經公開的融資案
2022 年有 226 家 FA 機構還在市場上活躍著,這個數據與去年幾乎相當。FA 市場仍在不斷分化中,新的 FA 機構層出不窮、跨界 FA 交易的主體也在出現。
比如,新領醫藥今年 3 月完成近億元 Pre-A 輪融資,這筆交易由前途匯醫藥擔任 FA。據悉,前途匯為醫藥健康行業提供股權/技術/服務供需宣傳對接交易、資源整合等綜合服務,2021 年 3 月搭建了醫療健康產業 FA 財務顧問平臺。
再比如,今年 7 月,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運營商「世紀云安」獲得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背后的財務顧問是安永。安永以「四大」而聞名,公開資料顯示,旗下交易業務部門在一級市場僅輔導過幾個融資案。
單從每年促成 5 筆以上交易的 FA 機構數量來看,2022 年有 51 家,較 2021 年的 85 家減少了 40%,說明今年的行情還是更差一些,能「分一杯羹」的 FA 也少了。
IT 桔子數據發現,近三年,FA 行業前 20 名達成的交易數占 FA 交易總數的 1/2,說明頭部 FA 的市場份額占比還是相對穩定的。
通過觀察 FA 行業前 20 名的戰績,進一步得出了結論——隨著整體市場的下行,頭部 FA 今年的日子也不是「很滋潤」。
2022 年,前 20 家 FA 機構共撮合了 450 筆公開融資交易,較去年下降了 32%。頭部 FA 促成交易的中位數是 21 筆,較 2021 年至少損失了 7 筆案子。
不過,相比于 2020 年,頭部 FA 的交易總量和中位數還是上升不少。
以上內容節選自 IT 桔子《2022-2023 中國新經濟創業投資分析報告》,完整報告正在制作,敬請關注。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IT桔子。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