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1月2日文章,原題:為什么2023年可能是亞洲風投的最佳和最差的一年 2022年對風險投資者來說是混亂的一年,戰爭、政治的緊張局勢和通貨膨脹妨礙了交易流程,阻礙了融資,推遲了公開上市。長期以來一直是風險投資的主要目標的亞洲也未能幸免。分析師和投資者預測,盡管擺脫去年的困境可能需要時間,但2023年亞洲將迎來更多機會。
投資數據公司睿勤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第三季度,亞太地區的風險投資交易額僅為1079億美元,而2021年全年總額為2270億美元。亞太地區除中國外最大的五個市場——印度、韓國、日本、新加坡和印尼的活動在不同程度上放緩。風險投資公司DCM北京負責人白楠(音譯)認為,2023年將是投資者能夠以折扣價投資高質量公司的難得時期之一。但有分析師則表示,新的一年對風投來說還有另一個挑戰,那就是籌集新資本。風投的資金來源——有限合伙人對于市場變化并不敏感,因此他們在機遇面前不一定舍得投入資金,讓風投沒有足夠資金而錯過投資機會。
另外,在去年,風投最大的擔憂之一是投資缺乏退出機會。動蕩的市場和許多新上市公司的低迷表現,讓許多公司放棄了首次公開發行(IPO)。白楠表示,2022年可能是退出“最困難的一年”,但他預計2023年亞洲和美國將有更多的IPO,尤其是下半年。
許多風投公司正在亞洲地區尋找機會。例如,專注于印度的基金同期籌集47億美元,超過了2021年37億美元的總額。東南亞也出現了類似的趨勢,2022年前三季度籌集了13億美元,超過了2021年的11億美元。不過,印度和東南亞要想在風險投資活動上超越中國等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數據分析網站Pitchbook表示,截至12月13日,印度初創企業已經籌集225億美元,低于中國同期的650億美元。(作者是余亦凡、王艾柯,柏芷譯)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