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逝春來,中國創投行業的開年盛會來了。新的一年,創投行業將面臨哪些挑戰?又將締造怎樣的商業傳奇?2023年2月24日-25日,由清科創業、投資界主辦的2023投資界百人論壇在三亞舉行,投資圈共聚一堂把脈不一樣的2023,聆聽浪潮新聲。
會上,清科創業創始人、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倪正東分享關于中國創投最一線的觀察,有樂觀,也有擔憂。不過春暖花會開,投資人又開始密集出差了。
以下為演講實錄,經投資界(ID:pedaily2012)精編如下:
各位投資界的同行,大家好!時間過得很快,一晃2023年了,我想今年大家相聚三亞,心情要好很多。去年12月底我們在深圳南山區舉辦了第二十二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當時北京疫情的高峰剛剛過去,但上海深圳正在爆發,那是一段前所未有的經歷,記憶深刻。
回顧過去三年,整個一級市場很不容易。在我的印象中,快手上市是投資圈這三年的最高點,上市首日大漲讓人記憶猶新。到了2021年,VC/PE投資創下歷史新高,投資人搶項目的一幕幕上演。今天回過頭來看,大家可能對于當時投的一些項目有些后悔了,因為那時太卷了。2021年中,滴滴上市,后面創投行業出現了一個重大轉折,投資機構的退出方面受到很大影響。
2022年是我們這個行業經歷最艱難的一年。去年曾有一段時間,整個投資圈基本上是半停滯狀態,整個投資金額下降了36%。直到今年春節過后,情況稍微好轉了一些,大家又開始密集出差了。正月十五前后達到了小高潮,基本上你約北京的投資人他們人在上海、香港,你約上海的投資人他們又人在北京。
開年我拜訪了一圈投資人,大家的情緒特別好,信心回來了,但市場對于我們投資真的會好嗎?也不是這樣,現在還是非常難,我覺得大家不能過于樂觀。
先說美元基金,現在募資受很大挑戰。去年三四月份,紅杉中國和高榕完成了最新美元基金募資,如今回看那個時間點是最好的。在此之后,即便是很頭部的機構也難以完成美元基金募集,找美元LP甚至更難了。募資不易,投資自然也收緊了。更關鍵的是,美元基金所投項目的退出之路依然撲朔迷離——赴美IPO還是赴港IPO?還是要打一個問號。
而人民幣基金,同樣面臨著很大挑戰。去年整個股權投資市場募資2.2萬億,其中70%以上的錢來自國資,這是今天的現實,跟以往都不一樣。LP性質變了,訴求也發生了變化,今天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約束條件、邊界條件可謂是前所未有地多。不管美元基金還是人民幣基金,大家的投資收益回報都將會收窄,曾經有些最牛的VC,基金一期二期都是20倍、15倍的回報,這樣的情況可能一去不復返。
這是我們行業面臨的挑戰。所以,這個時候還是要保持著冷靜,保持著務實的精神,以往機關槍式、撒胡椒面式的投資方式在今天或者未來五年十年的市場都不會再有了,當下越來越適合“狙擊手式”的投資,投一個算一個。
今年在座也有很多LP,大家在挑選GP的時候更要小心,并不是說這家投資機構在十年前的回報是十倍五倍未來一定會有,也不見得美元做得好它的人民幣也一定做得好,今天退出市場比進入市場要多,當然這是一個健康現象,全民PE、全民VC、全民天使的時代過去,剩下的往往是最具生命力的投資人。
另外,今天我們不像十年前投移動互聯網就是大賽道,也不像五年前投芯片就是大賽道,投醫療是大賽道。即便你是最牛的投資機構,也不可能一個賽道通吃。投資門檻越來越高,不再是贏者通吃,更多的機會給予了真正有能力的投資人。
與此同時,今天的投資區域正在往南移。從宏觀上看,中國的經濟在南移,創業在南移,所以我們的投資也跟著南移。
再有一點,今天的市場讓我們改變一個觀念:并不是把基金做得大就是好的。近幾年投資圈流行一個觀點——規模就是競爭力,所以大家拼募資,把規模做大。這是一件危險的事,正如去年整個行業投了一萬多家公司,但上市數量是508家,這對于投資機構而言是一個警醒。我從1998年進入這個行業至今20多年,目睹了一家家投資機構逐漸壯大,有一個很深刻的體會,那就是優秀的投資機構往往是規模跟業績相匹配。一味追求做大基金規模,最后有可能淪為一地雞毛。
回過頭來看,不管VC、PE還是天使投資機構,大家一直都是中國科技、創新、創業最堅定的支持者。至于未來的方向,可以看到的就是朝著中國式股權投資發展。什么是中國式股權投資?大家要仔細領悟,這也是我們未來十年要思考的問題。
彈指一揮間,清科作為大家的老伙伴,我們一直服務于這個市場已經20多年。投資是一項可以一起慢慢變老的事業,我們也希望跟創業投資的兄弟姐妹們一起慢慢變老。謝謝大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