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極具風向標的一幕。
投資界獲悉,今日(2月28日),紅杉中國種子基金(簡稱:紅杉種子)宣布,旗下第三期種子基金(Sequoia China Seed Fund III)已在去年完成募資4.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超30億元),并于近期進入投資期。至此,紅杉種子管理近150億元人民幣,成為國內管理規模最大的早期基金之一。
2018年,紅杉中國種子基金正式登場,這是紅杉中國所有投資板塊中最具戰略意義的產品線之一。成立5年來,紅杉種子聯合紅杉中國的人民幣基金,以雙幣種形式投資種子輪和天使輪企業,迄今累計已投超300家早期初創企業,其中紅杉種子作為首個機構投資人的比例高達70%。
早一些,再早一些,為此紅杉中國在去年推出了YUE創業加速器,為極早期創業者帶去創業征途的第一課,目前正在招募02期學員。而這一次,紅杉種子也吹響了新號角——孵化,這也許是中國VC下一個戰場。
去年募了4.8億美元
紅杉先頭部隊已投300個項目
這是紅杉種子成立至今又一次里程碑式募資。
與往期基金相比,紅杉種子新一期基金在投資領域方面并未做出太大的改變,繼續與紅杉中國的投資大方向保持一致。但在第三期種子基金中,紅杉將更加關注團隊,并且更加關注技術和產業趨勢的早期信號。同時在AIGC概念席卷全球的今天,紅杉種子也將密切關注并開始布局AIGC領域的早期企業。
時間回到2018年夏天,經過多年的摸索,紅杉中國種子基金正式亮相。發展至今,紅杉中國三位合伙人——郭山汕、鄭慶生、張涵率隊10多位全職關注早期的投資人,成為紅杉整個投資鏈條的先頭部隊。
成立以來,紅杉種子以雙幣種形式投資種子輪到A輪的初創企業,平均投資金額在200萬美元或等值人民幣以內,置身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浪潮之中。
追溯投資蹤跡,我們可以看到紅杉中國的活躍身影——在新能源與“雙碳”、EV產業鏈、創新醫療(002173)技術、AI制藥/合成生物、金融科技、SaaS軟件、機器人、設計和內容平臺、效率工具和新消費等具有科技驅動、結構性創新和高成長屬性領域。
如今5年一晃而過,紅杉種子堪稱中國早期投資的排頭兵,迄今已經投資了超過300家早期初創企業,且作為首個機構投資人的比例高達70%,其中又有超過70%項目在紅杉種子投資后成功進行下一輪融資,部分則進入紅杉Venture階段的投資。
一張龐大的科技投資版圖徐徐鋪開。5年里,紅杉種子投出了包括思靈機器人、藍湖、Opay等,還有太極圖形、劑泰醫藥、微構工場、數牘科技、和伍科技、星亢原、穴居人、地球山、中和儲能、深言科技、奶酪博士、宇樹科技等多個領域的明星初創企業,七成以上都有明顯的科創屬性。
伴隨紅杉種子開始下一段旅程,紅杉中國合伙人、紅杉中國種子基金管理合伙人郭山汕表示:“我們將繼續堅持投資高階和高潛的創始人,有巨大想象力的市場和擁有不一樣想法的創業項目。同時我們堅持踐行半公益理念,將紅杉的投后服務深入到高校、科研院所、科創中心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在科技領域幫助培養創業人才,聚集更多創新要素,助力產學研結合,提高早期創業成功率!
YUE最新招募令
入營有機會獲100萬美金投資
時至今日,以種子基金承載的早期投資在紅杉中國內部被擺到了至關重要的位置。
自2018年單列種子基金之后,紅杉中國便在基金的決策機制上進行了許多嘗試,其中最顯著的是設立了“一頁TS”和“快速過會”——
顯著簡化了TS(投資意向書)上的各項融資條款,讓早期創業者在沒有專業法律知識的情況下也可以輕松理解,減少了融資過程中的認知障礙;
早期投資決策上,在盡職調研后爭取只需要開一次投決會,就可以決定是否投資,進一步減少了早期創業公司因為機構決策流程長而造成的困惑。
類似機制的一步步完善,使得紅杉種子更好、更快地觸達到優秀的早期創業者,如紅杉種子團隊在胡淵鳴還在讀博士的時候就投資了他所創辦的開源圖形基礎設施與數字內容創作云平臺“太極圖形”。此后,這些做法也漸漸成為了早期投資的行業慣例。
最近兩年,投前和投后環境發生了劇烈變化。紅杉種子團隊透露,內部正在引入新的機制。
更關注“非大廠共識”和“邊緣創新”!按髲S”或者行業前幾名公司因為在一些關鍵節點上反復失敗,因此視之為創業禁區,反而是不少跨領域的資源整合者,因為沒有思想包袱和思維固化,更容易在這些節點上取得突破,進而被大廠體系接受;“邊緣創新”指的是在業界公認技術難度很高的一些課題上,開始把尋找的半徑從“中心廣場”擴展到“邊緣地帶”。很多工業技術難題,“大廠”反而沒有思路和動力去解決,創新反而愈加在邊緣發生,主流視線以外的地方更容易出現顛覆式的科技突破。
幫助初創公司更早、更好地進入產業鏈。紅杉中國目前擁有越來越壯大的產業經驗豐富的投資人群體再加上紅杉本身通過投資布局積累了豐富的產業影響力和資源對接能力,所以有意識地在幫助種子基金的被投企業走訪和引薦產業鏈條里的核心企業和合作伙伴,深入上下游。比如去年,紅杉種子投資的一家新消費企業開發了一款新產品,但他們憑借自己的力量是很難進入到商超、便利店這種最優質的渠道來做中試,而紅杉的產業投資人則可以直接幫他們安排好這類渠道,幫企業節省大量的時間和資源。
單列種子基金并不是紅杉中國布局早期投資的終點。去年8月,紅杉中國YUE創業加速器浮出水面,由多位紅杉中國合伙人親自授課,免費面向比早期還要早期、或者說是極早期(天使輪或天使輪之前)的創業者,為他們帶去創業征途的第一課,幫助他們少走彎路,少踩坑,從而提高早期創業的成功率。
YUE 01期學員合照
這是紅杉中國內部的又一次創業,致力于尋找到那些“將創未創”的創業者,他們或許是成就等身的科學家、或許是經驗豐富的企業高管、又或許是一枝獨秀的技術天才!拔覀兿M芎瓦@些優秀創業者識于微時,在他們創業的種子開始萌發的時候,就和他們成為合作伙伴!盰UE表示。
在YUE,學員們除了可以學習來自紅杉中國合伙人親自研發和打造的體系化課程,還能直接與紅杉投資的領先和有代表性的企業和CEO深度交流,并將獲得紅杉在美歐和印度/東南亞市場的最新技術觀察和行業洞察,機會十分難得。
如在YUE 01期中,“榮休”的達達創始人蒯佳祺(Philip)加入其中,擔任了YUE加速器合伙人,成為了常駐導師。多年前,紅杉中國是達達最早的機構投資人,一路陪伴公司成長,而達達上市后也成為了百億美金市值的企業。Philip從成功的創業者轉型成為“創業者背后的創業者”,這種選擇目前在創投圈并不多見。而YUE可以撬動更多重磅CEO和創始人,一起建設一個“傳幫帶”的創業社群,給學員們帶來實打實的經驗分享和資源幫助。
更為難得的是,入營的YUE學員將享受全方位的Value+投后服務,并將直接獲得紅杉中國100萬美金或等值人民幣的投資。據了解,通過YUE,紅杉中國已經投資了12家初創企業。
現在,紅杉中國YUE 02期報名已經正式啟動。不同于第一期,02期的人數將有所擴招,同時會進一步圍繞科技創新來展開,課程也擴充到了8個模塊,增加了“增長”主題,并且神秘模塊X已經確定為AIGC。
中國VC最新戰場
下場孵化
當低垂的果實被摘光,擁抱早期幾乎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共識,但即便如此,“又跪又貴”的項目依舊比比皆是。
警惕估值虛高,中國VC最新戰場已經拉開了帷幕——殺入孵化。一批頭部VC在內部打造一個類似Y Combinator(簡稱:YC)的孵化器,服務最早期的創業團隊。
創投圈對YC并不陌生。2005年,時值互聯網泡沫破裂后的新一波互聯網創業浪潮,“硅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創辦了YC創業加速器,通過獨創的創業項目選拔方式和商業培訓機制,幫助創業者少走彎路,降低創業失敗的風險。
既有培育孵化的功能,也具備風險投資的屬性,YC為每個項目提供種子資金、咨詢服務和商業資源網絡的同時,也換取創業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權。近20年來,YC已累計投資超過3000家初創企業,目前總價值超過4000億美元。
如今這一模式也開始被中國VC所借鑒,其中邏輯并不難理解。一來,當下的創業項目估值越來越貴,VC越到后面輪次越難賺到錢。另一方面,頭部機構往往經歷了多輪周期起伏,也陪伴了眾多知名企業成長,他們已經積累了豐富且系統化的孵化經驗和實力。
以往說起孵化,總讓人想起雙創時代尤為熱鬧的“孵化器式VC”,他們有的以“二房東”的身份存在,為創業者提供物理空間及交流平臺;有的則扮演著“服務員”的角色,通過市場機制、專業服務和資本途徑構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型創業服務平臺。
但如今,既往印象中的孵化模式已經被打破。
現在的VC做孵化,更像是一種精準幫扶的陪伴式創業——他們主動走到源頭去,和產業界領先的企業、以及大學、科研院所建立密切合作,與在過去積累起來的豐富的產業、人才資源嫁接起來,進一步推動中國創新產業生態的發展。
但實操起來并非易事,這是一條漫長且艱巨的征途。以YC為例,這家風靡全球的VC孵化和加速了DoorDash、Airbnb、Coinbase等一系列知名企業,但外界鮮少知道的是,從這些公司只憑一個商業計劃書進入YC,再到它們成為人盡皆知的行業領袖,至少經歷了7—8年,有的甚至十幾年。
正如紅杉中國YUE所言,如果說加速器考驗的是重度運營能力,倒不如說它考驗的是投資人的耐心和信心——是否真的意愿花時間陪伴早期公司成長,延遲滿足,和創業者創造更大的價值、共創一份事業;是否真的愿意躬身入局,而不是只做一個“樹下摘果子的人”。
這是一次充滿詩意的探索,“將漫天星空中一些閃耀的星星匯聚在此”,找到它、澆灌它、陪伴它,直到它散出璀璨光芒。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