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是深圳坪山。
投資界-解碼LP獲悉,3月8日,“深圳創投日”走進坪山區,當天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兩支產業基金官宣落戶,總規模100億元,將分別重點針對其特定的產業集群領域進行投資。這是深圳“20+8”產業基金群又一重大落子。
回想2022年底,籌備已久的深圳市“20+8”產業集群基金總體規劃正式公布。此次,深圳市引導基金統籌設立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集群的“20+8”產業基金群,打造一個新千億基金群。于是我們看到,全國VC/PE開始絡繹不絕去深圳。
100億產業基金
投向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
具體來看,兩支基金規模各50億元,其中,深圳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100%投資于智能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下游企業;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基金則100%投資于生物醫藥、細胞和基因、醫療器械、大健康等領域。
兩支產業基金的設立,是深圳市“20+8”產業基金群的其中一環。據了解,本年度共有4個產業集群的基金開啟公開遴選,其中智能傳感器產業基金和合成生物產業基金將在落地光明區,而生物醫藥產業基金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基金落地坪山區。
時間回到2022年6月,深圳發布《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首次提出將培育“20+8產業集群”,即發展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8大未來產業。
其中,20個產業集群為:網絡與通信、半導體與集成電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能終端、智能傳感器、軟件與信息服務、數字創意、現代時尚、工業母機、智能機器人、激光與增材制造、精密儀器設備、新能源、安全節能環保、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高端醫療器械、生物醫藥、大健康以及海洋產業集群。
另外8大未來產業為:合成生物、區塊鏈、細胞與基因、空天技術、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深地深海、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量子信息。
據了解,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和生物醫藥產業基金落地坪山區,是因為坪山區已經形成“智能車、創新藥、中國芯”為代表的世界級戰略新興產業集群,具有鮮明的產業集群、集聚特色。
一方面,比亞迪(002594)立足深圳、放眼全球,成長為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變革的龍頭車企,推出深圳首條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示范線,無人駕駛汽車在路面靈活穿梭;另一方面,坪山區擁有深圳唯一的國家級生物醫藥基地,圈內一度流傳:“生物醫藥企業首選坪山”。
當天基金落地現場,新能源汽車產業資本聯盟和生物醫藥產業資本聯盟也正式締結成立,16家投資機構將與坪山攜手建立服務新能源汽車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金融資本生態,致力于企業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孵化培育等科技金融服務。
VC/PE去深圳募資
春節以來這一個月,從外地趕來的VC/PE機構絡繹不絕,大家不約而同地帶著同一個任務——聊聊募資。
這一幕源于深圳“20+8”產業基金群。據悉,深圳“20+8”產業基金由市、區引導基金聯合出資,分類分批逐步設立,聯手社會資本打造一個近千億規模的產業基金集群。
2022年12月初,第二個“深圳創投日”走進深圳龍崗區。當天活動中,深圳市首只“20+8”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子基金——工業軟件基金正式落地龍崗。據悉,該基金由深圳市引導基金發起,聯合深創投集團、龍崗金控、格力金控等機構合作設立,計劃總規模50億元,首期募集規模21億元。
其中,深創投擔任基金管理人,投資方向涉及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主要圍繞工業軟件及其產業鏈上下游領域技術領先的未上市企業,優先投資“卡脖子”環節的研發設計類和生產控制類企業,輔以企業管理和工業互聯網創新工業軟件。產業應用方向以離散型制造業為主,主要圍繞電子信息、汽車、家電、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等行業。
隨后,在第22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現場,深圳市“20+8”產業集群基金總體規劃出爐,同時第一批基金管理機構公開遴選正式啟動。據悉,首批四只子基金分別為:合成生物產業基金、智能傳感器產業基金、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生物醫藥產業基金。
綜合來看,本次“20+8”產業基金管理人全國公開遴選,開創了財政金融賦能實體經濟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舉措上的創新,推出“一個集群、一只基金”、“分批次推進、滾動遴選”、“市區聯動,多區聯動”等組合式創新,開啟中國政府引導基金又一次嶄新探索。
歷史上,政府引導基金1.0時代留給外界的印象是“撒網式”投資,當然這是一個自然摸索過程,無可厚非。不過總結了其中的得與失,以深圳為代表的政府引導基金率先進入2.0時代——由過去“撒胡椒面式”投資,變成聚焦于某一個產業、某一個細分領域,以更為主動的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從以往較為單一的考察返投比例,轉變成更多維度地考察GP對產業發展的貢獻。
這樣的變化背后,既是對過往的優化,也是出于現實的考量——眼下資金的稀缺度越來越高,政府投資基金也在反思如何最有效地用好每一分錢。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