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千億基金群。
投資界-解碼LP獲悉,3月24日,在武漢經開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揭牌暨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總規模500億的車谷產業發展基金正式揭牌;饘⒅攸c投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為打造中國車谷萬億級產業創新大走廊啟動新引擎、提供新動能。
武漢并不是個例,從去年底深圳千億規模的“20+8”產業基金群設立開始,安徽、浙江、西安、廣州等全國各地陸續推出不少超級基金群,基金規模動輒幾百億,甚至上千億。這些規模龐大的基金群誕生,也伴隨著政府引導基金的最新變化——進入千億基金群的時代。
500億產業基金打頭陣
目標是形成2000億基金群
此次揭牌的車谷產業發展基金總規模500億,將采取“母基金+重大項目直投+專項基金”等方式,力爭撬動1500億元社會資本,匯集形成總規模2000億元的產業基金集群。
在投資領域上,車谷產業發展基金將圍繞車谷產業規劃布局,投向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新材料、數字經濟、現代服務、大健康、高端裝備、智能建造、北斗等重點產業,構建企業全生命周期投資體系,瞄準行業龍頭企業、有技術有市場的高成長性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
其中,車谷產業發展母基金聚焦產業發展、重大項目投資、創投服務,采用有限合伙制。該基金設立后,將積極對接國家各類專項母基金、央企投資機構、保險資金、銀行投資平臺進行募資合作,設立行業產業鏈基金、高端人才創新創業投資基金等。
據了解,武漢經開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經開產投集團”)是車谷產業發展母基金的主要發起人,該集團整合了原武漢經開投資有限公司業務,以“產業投資、科創孵化、資產經營、園區開發”四位一體打造的國有資本產業投資平臺。
目前,經開產投集團持有9支基金和11支經開產業子基金,深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裝備等產業領域,投向重大戰略項目、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強的中小企業,其中投資引入路特斯汽車、億咖通科技、嵐圖汽車、星紀魅族、芯擎科技、中創新航武漢基地等多個產業項目落戶。
提起武漢,就有不少印象呼之欲出——汽車產業聚集地、中國車谷、無人駕駛之城。如今,這里已經是國家汽車產業集群主陣地,在全國新能源(600617)汽車飛速發展的當下,武漢經開區加快了布局。
除了利用引導基金招商引資,當地還召開了“科技創新與人才工作大會”,當天,《勇擔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使命 奮力打造車谷產業創新大走廊實施方案(2023—2025年)》(簡稱《實施方案》)順勢頒布。
進一步來看,《實施方案》分別從五個方面列出了20項具體任務,提出聚焦車路網圖、車規級芯片、車載軟件、車用新能源四個領域,助力汽車產業創新升級,建設國家汽車產業技術創新策源地。
與此同時,作為車谷產業發展基金投資的首批企業,安徽華晟新能源、華引芯(武漢)科技、風脈能源(武漢)、鎮江英弗耐思電子、武漢鋰鑫自動化等5個項目,與武漢經開區簽署招商合作協議,將落戶車谷。
武漢經開區定下了新目標:充分發揮“武襄十隨”國家級汽車產業集群龍頭優勢,建設具有區域輻射帶動作用的車谷產業創新大走廊,為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發揮重要作用。到2025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增速達到15%,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00家,發明專利授權量新增8000件,年增速力爭武漢市第一。
千億基金集群時代
過去半年,武漢已經是第5個官宣打造千億規模產業基金集群的地區了。
2022年12月,深圳官宣了總規模千億級別的“20+8”產業基金群。其中最具創新性的地方在于,這一基金群強調“聚焦”:基于此前的“20+8產業集群”布局,相應設立“一個集群、一只基金”的模式,以政府投資引領社會資本,以基金投資促進產業發展。這是政府引導基金發展歷史上極具開創性的一幕。
今年1月,另一創投大省安徽打響了2023年千億引導基金第一槍,提出設立總規模不低于2000億元的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并支持市、縣(市、區)按照“基地+基金”“產業+基金”等模式,圍繞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及優勢產業、支柱產業,組建風投創投基金——同樣是聚焦當地產業。
緊接著,西安市就在月底提出建立總規模不低于1000億元的重點產業鏈基金集群,帶動先進制造業項目投資規模超過3000億元。此外,西安市還提出,將錨定產業強市目標,圍繞“企業—鏈條—集群—生態”這條主線,加快推動產業規模壯大和結構調整。
2月初,浙江也正式宣布,將推出迭代產業基金3.0版,設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現代消費與健康、綠色石化與新材料等4支產業集群專項基金和1支“專精特新”母基金,每支基金規模不低于100億元,分期設立。換言之,浙江將要設立五支至少百億級產業基金。
同月,廣州2000億母基金正式官宣落地,分別包括1500億元的廣州產業投資母基金、500億元廣州創新投資母基金。這兩支母基金旨在為科創企業提供“雨林式”服務,通過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助力廣州市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打造萬億規模產業集群和科創生態體系。
隨著各地產業發展更加精細化、集群化,規模單一的百億母基金已經滿足不了當地產業發展的需求。深圳、安徽等各個創投高地開始嘗試更具規;幕鸩季,江浙、廣州、武漢等地區紛紛跟上,也正是因此,半年不到,超級基金群層出不窮。
毫無疑問,這些規模較大的超極母基金都有一個共性——聚焦產業。與此前遍地撒網的百億母基金不同,新興基金群通常以“產業+基金”的模式,最大地服務產業集群,打造當地的產業優勢。尤其在今年以來,面向當地優勢產業,有針對性地設立產業基金已經成為趨勢,可以預見,武漢之后,或許還會有更多城市迎頭趕上。
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100億以上的人民幣基金,超90%都是國資背景,而致力于當地的產業發展則是國資LP的首要目標。這一幕正在深刻改變著中國創投生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