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能源大軍來勢洶洶——
“今年在當地看了一家光伏公司,不到三年就成了獨角獸!币晃槐本¬C機構合伙人聊起不久前的一次安徽之旅。
細聊之下,這個新晉獨角獸便是位于安徽宣城的華晟新能源。這是一家專注于HJT電池、組件開發應用和產品規;a的公司,創始人徐曉華曾是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副總裁,2020年帶領團隊來到宣城創業。如今,華晟新能源已完成三輪融資,最新估值已經100億元,成為安徽最年輕的光伏獨角獸。
無獨有偶,本周新能源企業清電集團旗下光伏板塊——清電光伏科技,也完成15億元A輪融資,由合肥產投集團及京能集團雙領投,三一重能、博潤資本、道格資本等跟投。這是近期最大一筆融資,也是安徽最新的獨角獸。
安徽最年輕的光伏獨角獸
明年沖刺IPO
探尋安徽新能源版圖,我們選擇從華晟新能源說起。
這是一位光伏老兵的創業故事。徐曉華的職業生涯,始于曾經的清潔能源巨頭漢能集團。早年他從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畢業后,來到了漢能工作,一路做到了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副總裁一職,與光伏行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期間,一個光伏公益項目讓徐曉華至今難以忘懷。那是在2008年,他來到陜北高原和陜南秦嶺的窯洞村,為不通電的窯洞村落安裝光伏發電系統。對于當地村民而言,電燈、電視都是從未見過的新鮮事物,這深深地震撼到了他!半娡酥,他們難以置信又興奮的樣子,讓人既心酸又欣慰!毙鞎匀A曾在宣城日報的采訪中回憶道。
經此一事,徐曉華立志要一輩子從事光伏事業。此后,他帶著團隊從2011年起,開始研發HJT技術。而這項技術自1991年被日本發明后,便一直處于技術保密的狀態,挑戰之大可想而知。
直到2019年初,徐曉華的團隊取得柔性銅銦鎵硒20.56%的轉換效率世界紀錄;同年11月,他們又刷新了25.11%的異質結技術轉換效率世界紀錄,從此打破了日本對此項技術長達20年的冠軍效率壟斷。
此時,創業的念頭也在腦海中萌生。一開始,有不少城市都向他們發出了邀請,也給出了很多優惠條件,但徐曉華和團隊思考再三,一致決定來到宣城市扎根。
“不僅僅是因為宣城的區位優勢,更吸引我們的是宣城政府的誠意!闭劶奥鋺粜Q的感受,徐曉華曾表示,宣城的招商環境讓他覺得特別輕松,政府部門主動給他出主意、辦實事,讓他們能夠心無旁騖地研究技術。
于是在2020年7月,華晟新能源正式宣告成立,專注于HJT電池、組件開發應用和產品規;a。時隔一年,華晟新能源的HJT電池單片效率突破25.26%,一舉追平了世界紀錄。截止2022年12月底,華晟新能源的異質結產品累計出貨量已突破1GW,從一家默默無聞的創業公司,成長為坐擁宣城、大理、無錫、合肥四大基地的光伏獨角獸。
快速崛起的華晟新能源,引來了一眾VC/PE的青睞。2021年11月,華晟新能源完成8億元A輪融資,由合肥產投集團、宣城開盛集團聯合領投,招銀國際、瑞華資本、普華資本、諾延資本、西子集團、昆岡資本、優勢資本、方正和生投資、民生股權基金、中信創投等機構共同完成。
今年1月,華晟新能源宣布獲得超20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中建材新材料基金領投,無錫金投致源、創合鑫材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國投-廈鎢產業基金)、普洛斯隱山資本、日初資本等機構跟投,合肥產投、昆岡資本、諾延資本、普華資本、九畹資本等老股東持續加注。時隔兩個月,洪泰基金又參與了華晟新能源的B+輪融資,至此B輪系列融資總規模超過24億元。
不止于此,華晟新能源將向IPO發起沖刺。去年9月,華晟新能源CEO周丹公開表示,公司計劃于2024年啟動IPO。徐曉華也在今年年初對外透露,在IPO之前,華晟新能源計劃于2023年8月開始股改。這也意味著,不久之后宣城又將迎來一個超級IPO。
為何是宣城?
并不引人注目的宣城,已是國內新能源產業不可忽視的一塊版圖。
地處安徽省東南部,毗鄰蘇浙,地近滬杭,宣城古屬吳越。這里是歷史悠久的千年郡府地,先后被稱為宣城郡、宣州、寧國府;唐朝時宣州與蘇州、杭州并列為江南三大中心城市。這里還是中國文房四寶之城,宣紙制作技藝更是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素有“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之稱。
但作為安徽最年輕的省轄市,曾經的宣城以傳統農業為主,底子薄、基礎差、財力弱的問題突出,1978年前的工業總產值僅2.52億元,是安徽全省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地區之一。
為此,自21世紀以來,宣城市相繼實施了工業強市、制造強市等重大戰略,逐步成為長三角中心區、G60科創走廊、南京都市圈、環太湖科創圈的重要成員,也是安徽省唯一“五個區塊鏈接”全覆蓋地市。
不僅如此,宣城也正在加快構建以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為核心的“2+3+4”產業鏈。在這其中,宣城新能源產業已構建了光伏全產業鏈體系,正在著力打造“中國異質結光伏之都”;而作為全省三大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之一,宣城現有汽車零部件企業超過600家,占全省的20%左右。
事實上,早在2021年11月,《宣城市光伏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3)》就已出臺,明確提出到2023年力爭太陽能(000591)電池及組件產能突破20GW,產值突破300億元,力爭產業鏈產值突破1000億元。
此外,該《行動方案》還強調要以重點項目為牽引,以產業基金為支撐,實施“基地+基金”發展戰略;同時加快研究設立宣城創投母基金及光伏產業創投子基金,專項用于扶持光伏產業園孵化項目,支持裝備、靶材、機加、硅片、銀槳、逆變器等光伏企業補鏈強鏈、創新創業發展。
2022年7月,安徽宣城市產業鏈投資引導基金有限公司正式注冊。基金規模50億元,首期規模6億元,由市直、宣城經開區及各縣市區共同出資,委托市國控集團作為受托管理人,主要投向汽車零部件、新能源等特色產業和其它重點產業。
該基金主要通過設立子基金方式進行投資。子基金的設立原則上與產業鏈發展相配套,實行市場化運作,可設在縣市區,也可通過參股縣市區基金進行投資。運行中將大力引進社會資本,積極爭取國家、省級政府投資基金支持,壯大基金規模,力爭到“十四五”末基金規模超100億元。
與此同時,宣城還發布了一系列金融資本支持政策,包括對企業在滬深交易所上市,受益財政分階段給予不低于1000萬元獎勵,企業成功上市后市財政一次性獎勵200萬元;對企業在境外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受益財政一次性給予不低于1000萬元獎勵,市財政一次性獎勵200萬元。
而宣城新能源產業的騰飛,也離不開一直以來重商親商的傳統。數據顯示,宣城的民營經濟貢獻了當地80%以上的稅收,97%的研發經費,解決了90%以上的就業。正因如此,每年春節后的首個工作日,是宣城的“企業家日”,也被宣城產業界譽為整年經濟發展的“動員日”。
正如徐曉華今年在“新春第一會”上所言:“華晟的每一步成長都傾注著市委市政府做強宣城光伏產業的信心和決心。‘新春第一會’把焦點對準企業,讓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宣城營商環境的溫度,也堅定了根植于宣城這片創業沃土,做大做強光伏產業的決心!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焙穹e薄發的宣城,如今不只有千年詩意和江南煙雨,更有著追趕江浙、爭先江淮的豪情與擔當。
安徽兇猛
批量誕生新能源獨角獸
華晟新能源,只是安徽新能源產業大爆發的一抹縮影。
提到安徽的新能源產業,常常先想到的便是省會合肥;而提到合肥,自然又離不開蔚來汽車。1974年出生于安徽的李斌,是一位成功的連續創業者。2014年,李斌把易車網成功送到美股上市,后來創辦了蔚來汽車。四年之后,蔚來汽車成功在美IPO,是登陸美股的第一家中國電動車企業;又在去年3月掛牌港交所。
李斌也與家鄉安徽淵源頗深。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彼時燒錢、虧損成為造車新勢力共同的標簽,蔚來同樣深陷其中。但幸運的是,李斌迎來了一位白衣騎士——合肥市政府,雙方共同簽訂了蔚來中國總部落戶協議,蔚來還獲得了來自合肥國資共計70億元的戰略投資。正是這筆投資,讓蔚來一舉扭轉頹勢,股價更是飆升數倍,合肥市政府也因此被譽為“國內最牛風投”,成就了一段投資佳話。
在合肥,還誕生了一個動力電池巨頭——國軒高科。公務員出身的安徽桐城人李縝,1992年投身下海經商,先是牽頭創立了合肥市經濟技術發展中心,后又在2002年轉制為國軒控股集團?恐房地產業務,李縝賺了第一桶金,后來在2006年果斷殺入了新能源行業,國軒高科(002074)由此誕生,并在2015年5月登陸深交所,成為國內“動力電池第一股”。去年7月,國軒高科又在瑞交所成功發行GDR,募資總額約 6.85 億美元,一舉刷新瑞交所紀錄,成為瑞士市場去年最大IPO項目。
清電光伏也是一個典型案例。作為清電集團旗下光伏板塊,清電光伏在今年2月將公司總部遷址至合肥,并作為未來光伏板塊上市主體。不久前,清電光伏科技宣布完成15億元A輪融資,由合肥產投集團及京能集團雙領投,三一重能、博潤資本、道格資本等跟投。在合肥舉行的融資簽約儀式上,清電光伏與合肥市政府共同認為,合肥干部戰新產業感知力強、投融資操作力強,是個“合作共肥”的好地方,攜手合作既感到放心,又充滿信心。
安徽蕪湖市,同樣也是一個新能源重鎮。去年3月,蕪湖佳納宣布獲得一輪戰略融資,金額高達14.4億元。此次投資陣容頗為罕見,包括前灣基金、安泰基金、銀湖實業、蕪湖產投等安徽國資機構悉數出手。以公告披露的持股比例計算,蕪湖佳納的投后估值已達到113億元。
蕪湖佳納,脫胎于國內陶瓷釉料龍頭道氏技術(300409),背后掌舵者正是后者創始人榮繼華。從景德鎮陶瓷大學走出,榮繼華早在2003年就廣東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四年之后他又成立了道氏技術,并在2014年成功上市,成為釉面材料行業第一股。而后,榮繼華一舉并購了廣東佳納和青島昊鑫,殺入動力電池材料領域,蕪湖佳納在2021年11月應運而生。
還有坐落于安徽滁州市的光伏獨角獸英發睿能。去年12月,英發睿能完成Pre-IPO輪融資,融資金額10.38億元,由宜賓市高新投領投,建發新興投資、晨道資本、華菱迪策、天府三江資本、毅達資本等共同參與完成。截至目前,英發睿能已經完成兩輪融資,累計融資額達26億元。上輪融資由國家綠色發展基金領投,宜賓英發睿能產業基金,蘇州東合、金雨茂物、千乘資本、朋哲資本、宇納資本、中節能等機構參與。
來自安徽六安市的新鮮血液——明天氫能,也不可忽視。去年6月,明天氫能完成B輪融資,融資金額超億元,投資方為合肥創投、中信建投(601066)、國合基金。這是一家燃料電池研發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國內燃料電池領域唯一的衣寶廉院士工作站,并形成以中科院大化所、同濟大學為技術來源的成建制一流研發團隊。
時移世易,如今的新能源產業已進入“大爭之世”。對于在這條新賽道上競逐的玩家而言,欲爭世界,必爭中國;欲爭中國,必不可忽視安徽。而拿下以新能源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攸關著一座城市的未來。
安徽,真的拼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