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界VC情報局之城市看板,我們來到浙江西部城市衢州。南接福建,西連江西,北鄰安徽,衢州素有“四省通衢、五路總頭”之稱。隋唐至清,衢州造紙業興盛,延續至今。但當前,衢州的觸角伸向更多新興行業。
《衢州市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指出,衢州以打造六大標志性產業鏈為核心,聚力做強新材料產業,全力做大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能源、生命健康四大新興產業,全面提升特種紙、綠色門業家居、新型建材、金屬制品四大傳統特色產業,著力構建“1+4+4”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布局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等。
圖源:衢州市人民政府
衢州這兩個產業,嶄露頭角
投資界-VC情報局根據公開消息不完全統計,衢州市2022年以來共發生融資事件21起,其中,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融資占據半壁江山。
近來,衢州在創投圈為人津津樂道的項目當屬新材料公司——碳一新能源。公司主業為鋰電負極材料,囊括了天然石墨負極、人造石墨負極、硅系負極、鋰金屬負極等全系負極業務。一年內,這家公司便斬獲了兩輪融資,身后集結了深創投、紅杉中國、深投控等知名投資機構,還出現了超級產業資本——比亞迪(002594)的身影。
碳一新能源背后有一位隱秘掌舵人——岳敏。1974年出生,岳敏是國內鋰電材料行業的產業大牛。在新型炭材料、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領域摸爬滾打了20余年,岳敏不僅是國內首個將天然石墨用于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企業家,更成為了國內鋰電材料行業的技術權威。
另一個炙手可熱的項目是一道新能。成立于2018年,一道新能是業內最早布局N型技術的光伏企業之一。創立之初,公司就獲得了三峽資本、招商局創投等央國企資本的戰略投資,隨后又吸引禮瀚投資、普華資本、博時資本、永福股份(300712)、林洋能源(601222)等一眾明星投資機構和知名上市公司。
在互聯網時代,以傳統產業為主的衢州鮮少被主流風投機構關注。但如今,“雙碳”風潮席卷而來,一切悄然發生改變。衢州一個個新能源、新材料初創項目正初露鋒芒,斬獲一筆又一筆融資。
設立產業基金,引鳳來棲
力拼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基金排隊趕來。
去年8月,《衢州市政府產業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出臺,其中提到市產業基金投向衢州市新材料、新能源、集成電路、智能裝備、生命健康、特種紙等六大標志性產業鏈和各縣(市、區)主導產業鏈引領示范項目,強鏈補鏈延鏈項目,省市縣長工程項目和省市縣重大產業項目,以及圍繞科技創新驅動、世界科技前沿,搶占技術制高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創新項目等。
同月,衢州人才發展基金正式落地。據悉,人才基金首期規模5億元,主要圍繞市重點支持和鼓勵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集成電路、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展開投資,重點投向市委組織部推薦的高層次人才(團隊)創業項目、鄉賢項目、“專精特新”企業和其他各類優質項目等,鼓勵和支持各類高層次人才來衢創業興業。
今年2月,衢州市新安財通智造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正式通過基金業協會備案,該基金總規模50億元,首期規模25億元,由衢州資本、衢控集團、工業集團共同出資設立,財通資本擔任基金管理人,旨在通過股權投資方式與上市公司、鏈主型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吸引重大項目、上市公司落地衢州。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來棲。浙江時代鋰電是政府產業基金引鳳筑巢的一個典型案例。
2022年6月,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國新綜改(杭州)基金、浙江省政府產業基金、衢州市政府產業基金以及浙江時代鋰電完成基金投資簽約,基金總規模165億元,首期規模66億元,用于賦能浙江時代鋰電項目建設,助力衢州制造業發展,進一步延伸鋰電材料全產業鏈起到積極作用。
據悉,今年2月中旬,浙江時代鋰電材料有限公司二期項目破土動工。建成投產后,該公司正極材料總產能將達到30萬噸,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三元正極材料基地,助力浙江省打造全球領先的鋰電池正極材料一體化的研發和制造基地。
眼下,基金招商模式盛行。衢州付諸實踐,隨著產業基金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當地深化產業結構升級的勢頭不可阻擋。不過,產業基金LP名單中鮮少見到市場化資本的身影。產業發展離不開多方力量的支持,活躍創投氛圍衢州仍需努力。
為何是衢州?
先說新材料方面,衢州是國內唯一同時具備氟、硅兩個產業發展基礎的基地,已形成了完整的氟材料、有機硅、無機硅三大產業鏈,具有國內最全的氟硅新材料產品體系;而在新能源方面,衢州是全球最大的鈷材料產業基地,在發展新能源汽車及鋰電池產業方面具備了完整的產業體系,形成了鋰電池產業集群,正打造世界級鋰電池材料生產基地。
在產業扶持上,衢州多管齊下。今年2月,《衢州市關于承接落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實施方案》印發,其中提到,強化產業基金引導。完善基金產品體系,組建國企投資基金、省金控共富基金,優化天使基金、種子基金,并在建立容錯機制前提下實行自主管理。加快組建“6+X”產業配套基金,發揮產業基金和工業發展基金引導作用,重點支持六大產業鏈的牽引性、創新性項目。
積極爭取省產業基金支持我市重大產業項目,力爭綠色石化與新材料產業集群專項基金落地我市。
去年4月,《“大科創”專項政策操作細則(2022年版)》出臺,該政策包括狠抓企業培大育強,推進產業集群、促進綠色低碳發展,著力打造創新生態、加快企業數字賦能、加強資源要素保障6大項,通過集中聚焦重點任務,理順兌現機制、提高兌付效率,強化政策引導激勵效應。
更早之前,《衢州市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到,“十三五”時期,衢州堅持“產業為王、優勢再造、動能培育”,聚焦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全力推動傳統產業彎道超車和新興產業換道超車。產業集群初具雛形,聚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特種紙等主導產業,在細分領域形成了氟硅新材料、動力電池、電子化學品、空氣動力裝備等特色制造業集群。
聚焦到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上,2021年4月,《衢州市實施六大產業鏈提升工程行動方案(2020—2025年)》提出,在新材料產業鏈提升工程上,聚焦高性能氟硅新材料、高端電子化學材料和動力電池材料三大重點領域,到2025年,新材料產業鏈規上企業年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在新能源產業鏈提升工程上,加快推進光伏產業發展,大力培育氫能源產業,突破高效率光伏組件、高性能電池隔膜、鈣鈦礦型太陽能(000591)電池、氫燃料電池等關鍵技術。到2025年,新能源產業鏈規上企業年總產值突破200億元。
一座城市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人才帶來的積極效應。近年來,圍繞產業鏈發展,衢州加快引進浙江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聯合辦學,有效提升了衢州學院、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辦學水平。但當地高等教育發展依然存在高等教育學校資源少、能級偏低、高等教育輻射帶動力偏弱等短板,人才引進工作和高水平大學建設任重而道遠。
歷史經驗表明,一項新興產業足以令一座城市“逆天改命”。而當前,我們正處于一場波瀾壯闊的產業變遷,沒有人愿意缺席。
搜羅城市資訊,就到投資界VC情報局:https://vc.pedaily.c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