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蔡越坤 在外界眼中,創投從業者被視為“頭頂光環”的金融人。然而,這個群體也感受著行業的陣陣“涼意”。
“當下民間資本活力不夠,募資難變成常態。部分機構近兩三年沒有募集到資金。而且2022年以來,不僅是人民幣基金募資難,投中國的美元基金也出現了募資難的情況,甚至退出也難!2023年5月17日,聯創資本創始合伙人、董事長韓宇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當下創投機構面臨的困境。
清科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國內VC/PE行業新募集基金數量和金額分別為1601支、3532.1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7.6%、33.0%。投資端,市場節奏延續減緩,投資案例數共1722起,同比下降44.2%,投資金額為1300.30億元人民幣,早期投資更是下降超60%,硬科技仍為投資主線。
此間,有機構在創投當下現狀中表現樂觀。
“時代的鐘擺終于擺到了像我們這樣長期扎根于本土投資的人民幣GP的這一方。很多機構在轉型,我們不需要轉型,因為我們長期投的就是硬科技,投的就是這些優質的專精特新領域細分市場的龍頭企業!5月17日,達晨財智執行合伙人、總裁肖冰在“2023中國投資年會”上如此表示。
雖然一季度國內VC/PE募投金額數據明顯下滑,但富有冒險與創新精神的創投人不斷做出調整改變,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挖掘新的創業和投資機會。尤其是不斷在加大對于硬科技領域的投資布局,挖掘“專精特新”的細分龍頭企業的投資機會。
缺乏長期投資人
首先,從募資情況看,韓宇澤的最大的感受是2023年存在民間資本活力不足的現象,人民幣股權基金募資難成為一個常態化現象。
他透露,從LP到GP,國有資本在一級市場的滲透率在持續上升。政府引導基金占基金的規模比例為47.43%,如果加上央企、國企,整個占比達到了76%。從去年新募基金看,100億以上的規模,國有管理人占比94.7%;10億-30億規模、50億-100億規模,基本上占比是67%和77%;母基金里面,國有資本也占到80%。國家為什么強調激活民間資本活力,因為已經出現了這樣的格局。
從國資募資的情況看,韓宇澤發現,國家中小基金和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是能夠向所有機構出資的,但實際上,能夠拿到這部分錢的機構鳳毛麟角。近期,國務院國資委對央企嚴查股權投資。另外,在經濟下行和疫情反復的態勢下,地方政府的出資也有一定的不穩定性。
從社會募資角度看,韓宇澤也表示,第三方理財機構處境困難,高凈值客戶只認頭部的基金;險資雖然加大出資,但是更青睞頭部機構,并且還有白名單制度;家庭辦公室資金供給十分有限;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圍繞產業協同來做;銀行理財子獲批了三十多家,目前在這方面的出資幾乎很少!八晕覀儺斍暗睦Ь呈侨鄙倌托暮涂沙掷m的資本,缺乏有長期資產配置理念的投資人,是中國VC/PE領域最大的短板!表n宇澤稱。
中南創投基金主要出資人是一些民營企業家、高凈值人士,該基金合伙人王建暉對于募資難也深有體會。
王建暉告訴經濟觀察報,該基金有很多股東是做傳統產業的,他們可能自身的房地產業或者其他傳統產業業務不景氣或者受很大影響,出資意愿有所下降。其實他們還是有很多資金,或者有出資能力,受限于主業的問題和市場的問題出資少了,這是整個行業都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安皇沁@個市場沒有資金了,還是有很多資金在做投資布局,關鍵要看到好的機會、好的行業做投資,跟著行業發展,給股東創造好的收益,他們會持續把資金放在你的基金或者其他基金,持續做投資,這是核心關鍵的。我們自己團隊的資金也拿了一些放在基金里,如果沒有好的收益,我們也虧損!蓖踅〞熝a充表示。
IPO退出效用在減弱
除了募資困難之外,創投機構也面臨投資如何退出的挑戰與壓力。IPO作為重要的退出渠道之一,其效用正在逐步減弱。
投中資本管理合伙人馬峻表示,國內VC/PE的退出事件中,通過IPO退出方式的占比正在逐步下滑,從2021年接近40%的占比,到2023年一季度大概只有33%。因為A股(除北證)的IPO數量在大幅度下降,2023年前四個月A股的IPO數量跌了35%,尤其創業板和科創板降幅較大。
從不同幣種基金退出的現狀分析來看,馬峻表示,投資項目一般分為美元項目和人民幣項目兩類。對于美元項目面臨的困境,首先很多項目美元基金已經投不了,美元的LP(Limitedpartner,即有限合伙)也在撤出,體現在美元基金投資的金額、數量都在下降。美元項目的上市也充滿了不確定。港股也同樣面臨著種種問題。第一,破發率奇高,2022年上市的港股股票到現在四分之三是低于發行價、即破發的,破發的股票平均破發幅度在30%。其次,港股流動性不好,日均換手率僅0.3%,相對A股差十倍之多。港股還面臨著估值折扣,同時在A股和H股上市的公司,一般H股價格是A股價格的約70%。
馬峻稱,人民幣項目也面臨著三大問題:第一,今年四月份的數據顯示,科創板和創業板從報材料到IPO敲鐘時間分別在368天和629天,排隊依舊很長,等待周期給退出帶來了很大不確定性;第二,有些項目去年利潤還比較高,但今年可能由于產業競爭激烈、經濟下滑或是下游需求的改變等因素,導致業績下滑,IPO又會成為問題;第三,解禁破發高。上市之后有鎖定期,2022年內解禁的公司約35%是破發的,破發平均幅度是30%。也就是說當機構能退出的時候,價格已經很低。再加上減持相關的規定,一個持股5%的股東,即使股票流動性很好,也是要面臨3-15個月的退出期。
從制度建設角度看,2023年2月,A股施行全面注冊制,對于創投機構的退出增加了便利性。韓宇澤表示,注冊制對于創投機構而言好處是退出更加便捷、更加透明,更高效了。
注冊制施行后A股發行已經常態化了,而且前兩年發行都在500多家。全面注冊制實施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新三板,以及各地股權交易所也會進一步帶動活躍。對于創投機構而言,退出對行業是一次很好的拉動和激活!白灾埔院蟛⒉皇瞧髽I說上市就容易了,對于創投機構而言也要把握住機會,過去投進去賺個一二級市場的價差的簡單模式一定會被顛覆的,所以要投的一定是陪伴企業成長的,賺企業成長的錢!表n宇澤稱。
布局硬科技,挖掘“專精特新”
挑戰之下,VC/PE機構在不斷挖掘新領域的投資賽道。
在“2023中國投資年會”上,創投機構談及最多的,就是布局硬科技的投資。
按照發改委于2021年12月份給出定義,硬科技是指基于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之上,需要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形成的,具有較高技術門檻和明確應用場景,難以被復制和模仿,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支撐作用的關鍵核心技術。目前,硬科技的代表性領域包括光電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
硬科技到底應該怎么投?
肖冰表示,現在大家一窩蜂地投資硬科技,但是硬科技的投資區別于互聯網和消費投資,有非常鮮明和不一樣的地方。比如說在這個領域風口性的投資并不存在,資金蜂擁而至追風口、造風口,靠砸錢加速一個產業的發展很難。硬科技的投資與互聯網的投資不一樣,它有強烈的產業鏈特征。硬科技企業有著自己明確的上下游產業鏈,達晨特別強調一定要沿著產業鏈聚焦投資,有了足夠的項目積累,科技投資才會進一步看得準、投得進,才會有真正的投后增值服務。
所以硬科技的投資對投資機構提出了新的要求。肖冰表示,未來適應這一變化的機構有幾個特點:
一是在一個產業里能夠投出產業生態,建立產業認知,有自己的產業網絡;二是要保持政策的敏感,了解政策的走向和解讀背后邏輯的能力;三是不能僅僅局限于大城市,因為硬科技的投資是分散在中國廣泛的區域中,很多二三線城市和四線城市都有很多隱形冠軍,很多“專精特新”的企業,許多優質的團隊和公司,但是在“水下”,沒有被大城市資本發現。所以分布式結構是適應中國當前投硬科技時代最好的布局,僅僅在北京、上海,靠飛行模式很難捕捉和服務好這些項目。四是熟悉A股市場退出,因為A股未來可能是唯一和最好的退出渠道。
對于硬科技的投資,韓宇澤的態度是,市場熱點可以去看,但不一定去追,其一直反對追熱點。所有新經濟產業必須遵循新技術成熟度曲線,經過了多年投資的驗證,有些熱點行業在某種程度上已經伴隨著高風險,一定要選擇好技術成熟度和商業應用的最佳結合點進行投資,這方面越來越重要,尤其還要結合基金周期。
他認為,還是做自己擅長的事,一直聚焦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醫療器械等領域深耕,用心做好細分行業研究,選一些頭部“專精特新”領軍的企業進行積極布局。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